人才培养
教育教学

江苏海洋大学关于印发《江苏海洋大学本科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时间:2022年06月27日 19:47    来源:    作者:    阅读:

 

各单位、各部门:

现将《江苏海洋大学本科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办(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 江苏海洋大学本科生劳动教育专题实践项目任务群一览表

        2. 江苏海洋大学本科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提纲

 

 

 

                      江苏海洋大学

                       2022627

 

 

 

 

 

 

 

 

 

 

 

 

 

 

 

江苏海洋大学本科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促进我校本科生劳动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课程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增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江苏海洋大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构建“1+N+X”层次清晰、资源丰富、模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模式,着力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探索,在实践中磨炼,在创新创造中知行合一,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第三条  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原则

(一)覆盖全体。围绕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主线,把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吸纳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面向全体学生广泛、系统开展劳动教育。

(二)结合专业。确立大劳动教育课程观,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在专业教学中更加自觉培养学生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突出特色。深度挖掘优势学科、地域传统产业和海洋文化中所蕴含的劳动教育资源,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和多元成长规律,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打造校本特色劳动教育课程。

(四)融合实施。坚持五育融合理念,针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不同成长阶段,分类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明确不同类型课程的劳动教育目标、实施途径和评价办法,加强相应保障机制建设,形成和谐统一的劳动教育生态系统。

第二章  课程体系建设

第四条  劳动教育课程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专业工作的劳动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劳动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涵育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本科一年级,在巩固学生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基础上,重点解决置身新时代,如何认识劳动、理解劳动,以及以何种姿态参与劳动的问题,培养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认同劳动的价值观念。

本科二年级,重点培养学生通过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学习,增进专业情感、专业认同,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品质,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本科三年级,以结合专业的创造性劳动知识与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建构源于专业实践,又高于专业实践的劳动理解与认同,塑造劳动精神。

本科四年级,面向社会发展和岗位职业要求,重点开展高阶型劳动实践,提高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职业经验,促进劳动技能掌握、态度养成、能力发展的有机统一,立志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第五条  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架构

我校“1+N+X”开放式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由1门“工程训练”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N门劳动教育通识选修课程、X门劳动教育融入式课程组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通过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第六条  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一)夯实“工程训练”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

面向全校本科二年级学生集中开设13周“工程训练”必修课程,作为1门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安排816学时劳动教育理论教学,系统讲授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劳动安全、劳动保障、劳动关系等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其余课时针对文理科的不同特点,安排从基础到创新的工程实训内容,通过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练意志、锤炼品格,感悟工匠精神的内涵,懂得新时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

(二)丰富N门劳动教育通识选修课程

结合优势学科、地域传统特色产业和海洋文化所蕴含的劳动元素,开发建设一批高质量劳动理论和劳动技能类通识课程,每门课程832学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选修,定期滚动开设“港航结构模型制作”“烹饪”“插花”“木工制作”等课程,丰富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劳动知识和实用的、贴近生活的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教育吸引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鼓励组建课程教学团队,积极开展劳动教育通识选修课程开发,经所在学院审核,报教务处批准后,纳入素质拓展课程或开放实验课程管理。

(三)拓展X门融入式劳动教育课程

1.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创业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公共基础课中,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劳动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讲深讲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论述,推进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

2. 将劳动教育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视发挥各门课程劳动教育功能,结合专业实习实践,面向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强化学生劳动品质培养。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学科竞赛等创造性劳动实践活动,创造有价值的物化成果,促进劳动技能掌握、态度养成、能力发展的有机统一。

3. 开发“劳动教育”实践课程

面向全校各专业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共2学分,将劳动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建立“学生个人生活事务”“校园环境美化”“社会实践”“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五大劳动教育专题实践项目任务群(附件1),建设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每周三“劳动日”活动为重点,开发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专题实践项目,纳入学分认定,学生毕业时必须修满“劳动教育”2学分。

第三章  课程教学实施

第七条  劳动教育内容

(一)各门课程要准确把握育人导向,强化劳动与教育的有机统一,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关学科专业特色,围绕创新创业,确定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的关系,夯实课程育人要素和培养责任。

(二)劳动教育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不得组织学生参与有碍学校声誉和大学生形象的实践活动,以及高空作业、严重污染、劳动强度过大等易对学生身体或心理造成危害和危险的劳动任务。

第八条  劳动教育方式

各门课程要从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出发,抓住关键环节,选择适宜的劳动教育方式:

(一)讲解说明。围绕劳动为什么、是什么问题,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加强劳动观念、劳动纪律、劳动相关法律法规的正面引导,指明轻视劳动特别是轻视普通劳动的危害,让学生明辨是非。加强劳动知识技能的讲解,让学生认清事理,掌握实践操作的基本原理、程序、规则,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技术。讲解要与启发思考、示范、练习等结合起来。

(二)淬炼操作。围绕如何做的问题,注重示范与练习,让学生会劳动。强化规范意识,注重从最基本的程序学起,严守规则,避免主观随意。强化质量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每个步骤、环节都要精准到位。强化专注品质,注重引导学生对操作行为的评估与监控,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有始有终。

(三)项目实践。围绕劳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完成真实、综合任务,经历完整劳动过程。注重劳动价值体认,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需求,选择和确定劳动项目。强化规划设计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对项目实践进行整体构思,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术,不断优化行动方案。强化身体力行,锤炼意志品质,敢于在困难与挑战中完成行动任务。

(四)反思交流。围绕劳动价值意义的建构,引导学生总结、交流,促进学生形成反思交流习惯。指导学生思考劳动过程和结果与社会进步、个体成长的关联,避免停留在简单的苦乐体验上。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劳动的体验和收获,肯定具有积极意义的认识,纠正观念上的偏差。将反思交流与改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长。

(五)榜样激励。围绕劳动的精神追求,树立典型,激发劳动热情。注意遴选、树立多类型榜样,不仅要有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还要有身边劳动表现优异的普通劳动者和同学。指导学生从榜样的具体事迹中领悟他们的高尚精神和优良品质。明确要求学生在日常劳动实践中努力向榜样看齐。

第九条  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

(一)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大力推进教学、科研融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实践经验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刻苦努力、立志报国的理想追求。

(二)改革各教学环节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建立多元化学习效果评价机制,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设计与操作技能、学习成果质量等方面的评价,更要重视学生劳动纪律、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价值观形成等方面的评价。实行学生劳动教育学分积累制度,将劳动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

(三)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面向全体学生定期开展星级志愿者认定管理,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激励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四章  教学组织与管理

第十条  管理职责分工

教务处负责各类劳动教育课程的统筹安排与管理;劳动教育实践中心负责劳动教育专题实践项目的统筹管理与组织实施;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工程训练”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并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学生工作处负责学生个人生活事务类劳动教育专题实践项目的管理;团委负责社会实践类和志愿服务类劳动教育专题实践项目管理、以及星级志愿者认定工作,并负责组织“劳动教育”课程学分认定;图书馆等单位积极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专题实践活动;各学院负责具体的劳动教育实施工作;教学质量管理处负责开展各教学环节的劳动教育质量督查。

第十一条  劳动教育专题实践项目组织与管理

(一)劳动教育专题实践项目由劳动教育实践中心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项目开发、编制每学期活动安排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劳动内容清单、纪律要求、考核评价及学分认定标准等,并安排指导教师做好学生的劳动指导和管理考核工作。

(二)所有劳动教育专题实践项目活动均须通过大学生成长服务网络平台(PU平台)发起,落实学分认定。

第五章  课程质量保障

第十二条  搭建多元化劳动实践平台

(一)鼓励各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服务社会功能,加强产学研协同育人,多渠道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根据专业劳动育人需求建设相对稳定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联合单位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开发,实现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开展校内本科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每个基地须开设2个以上受学生欢迎、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专题实践项目,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方案(见附件2),经劳动教育实践中心审核批准后,面向全校本科生常态化开展劳动教育专题实践活动。

(三)实行劳动教育经费年度预算制度,用于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专题实践项目开发、资源基地建设、工具器材购买、耗材补充等。劳动成果归学生所有的,耗材由学生自费购买。

第十三条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相关知识学习和培训,强化教师劳动教育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选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参与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指导,提升劳动教育师资水平。

第十四条  强化劳动安全管理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校外劳动实践活动,严格按照《江苏海洋大学本科校外实践教学安全管理规定》执行,由各学院与学生统一签订安全责任书,并购买相关保险。全校承担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组织的单位,均须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要适度安排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长,切实关注劳动任务及场所设施的适宜性,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消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

第十五条  强化劳动教育质量督查

学校将劳动教育情况纳入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完善教学质量标准,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定期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对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及环节,开展针对性教学检查、督导和评价,及时发现劳动教育中的不足,宣传工作经验,推广先进典型,确保劳动育人作用切实有效发挥。

第十六条  本实施方案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实施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

江苏海洋大学本科生劳动教育专题实践项目任务群一览表

项目

任务群

劳动情境

教学目标

活动组织

形式及要求

面向

学生

学分认定标准

负责

单位

学生

个人

生活

事务

组织学生参加寝室、宿舍区卫生保洁等劳动,开展文明宿舍建设。

1.熟悉《江苏海洋大学学生宿舍日常卫生及内务标准》;

2.培养学生掌握日常

生活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整理、收纳和卫生习惯;

3.掌握保持设施整洁、物品井然的方法和技巧。

以每周三“劳动日”活动为重点,将相关劳动要求,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全体学生

根据16学期每学期对学生的检查评定情况,A级认定0.1学分,B级认定0.05学分。

学生工作处

校园

环境

美化

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绿化养护、公共场所卫生保洁及环境美化等劳动锻炼。

1.增强劳动观念,养成良好劳动和卫生习惯;

2.树立劳动安全意识;

3.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

每学期每班级至少集中组织活动1次。每次活动23小时。

全体学生

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并达到规定要求,认定0.05学分。

劳动教育实践中心

社会

实践

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主题班会、专题讲座、主题团日活动等,让学生与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优秀校友等面对面。

1.发挥榜样示范和典型引领作用;

2.强化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每学年每班级至少集中组织活动1次。

一年级学生

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并达到规定要求,认定0.1学分

团委

 

组织学生开展身边劳动者寻访活动,或开展劳模事迹宣传活动,以短视频、文稿写作、故事演讲、文创作品等形式呈现等。

1.领悟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内涵;

2.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掌握短视频制作、宣传文稿写作等方法。

每学年每班级至少集中组织活动1次。

二年级学生

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并达到规定要求,认定0.1学分

团委

 

 

组织学生结合专业开展“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活动,赴校内外开展海洋知识宣传和海洋意识教育活动。

1.培养学生“海洋强国”意识,增强投身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使命感;

3.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掌握活动策划的基本方法。

每年5月至68日 “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每班级至少集中组织活动1

二、三年级学生

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并达到规定要求,认定0.1学分。

团委

 

公益

劳动

学生参与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公益劳动项目,如图书馆服务、校园安全巡查、实验设备维护、办公事务性工作等。

1.深刻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2.了解不同工作岗位职

责要求;

3.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杜绝浪费的习惯。

 

学生自主申请参与,每次活动须经历全过程劳动岗位锻炼,累计实践时间不少于2个工作日或16小时。

 

全体学生

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并达到规定要求,认定0.1学分

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单位

志愿

服务

学生结合所学专业以及已有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经验,选择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实践,如课程社团助课、疫情防控服务等。

1. 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为公众谋利益的良好品德,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

2.强化学生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以校院两级团学组织为主体,开设“菜单式”志愿服务项目,学生自主申请参与。

全体学生

根据志愿服务时间,认定15星级志愿者,颁发志愿者证书。

团委










 

 

 

 

 

 

 

 

 

 

 

附件2

江苏海洋大学本科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提纲

基地名称

 

教学负责人

 

基地概况

(包括基本相关条件,如场地、配套设施、师资条件、安全措施、规范管理情况等)

劳动

教育

专题

实践

项目

情况

项目1

项目实施时间:天或 小时; 每期接纳学生数: 人

教学目标:

指导团队:

教学纪律及学分认定要求:

劳动内容清单:

1.

2.

3.

项目2

项目实施时间:天或 小时; 每期接纳学生数: 人

教学目标:

指导团队:

教学纪律及学分认定要求:

劳动内容清单:

1.

2.

3.

项目3

项目实施时间:天或 小时; 每期接纳学生数: 人

教学目标:

指导团队:

教学纪律及学分认定要求:

劳动内容清单:

1.

2.

3.

所属单位意见

负责人:           

                                                                 (公章)

劳动教育实践中心审核意见

负责人:           

                                                                   (公章)

说明:本表一式三份,基地所属单位、劳动教育实践中心各留存一份。



 

 

版权所有:Copyright ?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电话:0518-85895907

邮编: 222005